12月4日消息,國家郵政局今日發佈文章稱,據測算,2019年11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230.2,同比提高25.3%,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11月,快遞業務量預計超過70億件,同比增長20.2%。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780億元,同比增長20.3%。11月日均快件處理量2.
財經 31評論2019-12-04
長江商報訊(鄭瑋)12月4日,襄陽資本市場學院順利揭牌,成為首家地級市資本市場學院。在此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學院和湖北資本市場學院相繼成立。
財經 17評論2019-12-04
消費稅改革與立法需同步推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12月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就消費稅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財經 81評論2019-12-04
12月2日到6日由商道融綠和新浪財經聯合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組織(UNEP FI)、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組織(UN SSEi)、中新經緯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中國責任投資周暨第七屆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
財經 40評論2019-12-04
本報記者 龔夢澤12月3日,業內關注的長安新能源擴股混改項目終於落下帷幕。增資簽約活動在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新能源”)舉行。
財經 27評論2019-12-04
全球銀行大裁員。繼日本、德國後,意大利也加入全球大型銀行裁員潮,意大利裕信銀行宣佈裁員8000人。至此,今年以來銀行宣佈的裁員人數達到約75000人,其中八成以上在歐洲。
財經 66評論2019-12-04
12月3日,“2019中國(廣西)-日本投資環境暨加工貿易產業推介會”在日本東京盛大開幕。廣西商務廳副廳長粟堅作主旨推介,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參贊景春海、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理事長笠井爚雄出席推介會並致辭。
財經 98評論2019-12-04
“世界化工看中國,中國化工看山東”這是一句在業界流傳多年的共識。2017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3.08 萬億元,成為全國化工行業唯一一個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萬億元的省份。截至2018年底,山東石化產業經濟總量已經連續26年位居全國首位。
財經 52評論2019-12-04
億歐金融訊,據外媒12月4日消息,美國人工智能及計算機視覺服務提供商Accel Robotics宣佈在由軟銀牽頭的A輪融資中籌集了3000萬美元,其中包括New Ground Ventures,Toyo Kanetsu Corporate Venture Investment P
財經 70評論2019-12-04
據報道,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NGCP)否認有關中國可以遠程關閉菲律賓電力基礎設施的報道,稱報道不實。中國國家電網公司是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的技術合作夥伴,並持有該公司40%的股份。中國政府也表示,所謂的中方完全控制菲電網的報道是無稽之談。
財經 58評論2019-12-04
到2025年,國內大宗化工產品綜合自給率突破90%(產量/消費,下同),近70%的化工產品面將臨過剩問題。有沒有嗅到市場重壓襲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經濟產值佔比整個山東省經濟的40%,然而,整頓、爆雷、關停、搬遷入園,原本石油和化工第一大省卻持續陰雲籠罩。
財經 24評論2019-12-04
信息時報訊(記者張柳靜)12月4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了《2019年11月中國電子商務行業投融資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1月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共有29家企業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金額超252億元,環比增長350.8%。
財經 91評論2019-12-04
網信控股CEO盛佳(資料圖)金融虎訊 12月4日消息,接近凌晨,網信官微發佈“網信平臺高管及合作機構核心高管召回通知”,在文中點名要求網信控股CEO盛佳、COO李鑫必須回崗主持相關工作。
財經 70評論2019-12-04
2019-12-04
2019-12-04
俗話說得好,創業容易守業難。對於企業家來說,最困難的不是創業,而是守業。最近這幾年,公司倒閉破產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又有一家公司破產了,這家公司就是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71年,是世界最重要的顯示器製造廠和島內“面板五虎”之一。
財經 38評論2019-12-04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4日稱,今後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支持邊境貿易發展,培育發展一批邊境貿易商品市場和特色商貿中心。資料圖:商務部。
財經 81評論2019-12-04
□記者 李媛 報道本報青島訊 12月2日在青島舉行的山東港口2019油品大會上,山東港口青島港與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BP集團簽署保稅混油調油合資合作框架協議,首創全國自貿區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新模式,滿足山東獨立煉化企業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原油需求。
財經 20評論2019-12-04
在全球生態環境形勢越發嚴峻、承諾與行動拉開距離之時,中國生態環境部上個月底“晒”出的2018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成績單”顯示,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不斷,中國提前完成任務不僅展現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成效,更彰顯了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責任與擔當。
財經 36評論2019-12-04
日媒稱,從俄羅斯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首條管道“西伯利亞力量”於12月2日投產通氣。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中國和最大出口國俄羅斯聯手在能源領域構築戰略合作關係。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2月3日報道,管道從俄羅斯東西伯利亞氣田通往中國東北的邊境地區,全長約3000公里。
財經 46評論2019-12-04